心肌梗塞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网约车司机跨年夜猝死我们熬的每一个夜,身
TUhjnbcbe - 2025/8/1 20:58:00
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qsnbdf/
生活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好,但也不会特别糟,看清生活的真相,开心地活着。1当年接近尾声的那一刻,很多人漫不经心地感慨过去一年的总结:这一年,年初立下的目标又没实现;这一年,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又黄了;这一年,还没有攒够回家过年的钱......当年第一天到来的那一秒,很多人又都诚心地写下了新一年的愿望:●今年,我要努力学习;●今年,我要坚持减肥;●今年,我要拼命赚钱......可是,深圳的一名网约车司机孙师傅,却没来得及总结过去,及许下他的新年愿望,就永远地离开了世界。1月1号早上,他被市民发现死在了自己的车里,年仅44岁。一辆白色比亚迪轿车,绿色牌照,停靠在路边。其中一位目击者说,他看到停着的白色小车,感觉不对劲,便上前询问情况。多次敲车窗,却没人响应。“车窗上全是雾,我往里仔细一看,司机双拳紧握,靠在驾驶椅上,手已经发紫,像茄子一样的颜色。”随后报警,赶到时,孙师傅已经没有了生命特征。警察调取路段的监控发现,这辆车前一天晚上11点就已经停在路面,“当时司机还出来走动”。平台信息记录显示,孙师傅在年12月31日22时52分,完成最后一笔订单,乘客正常下车。最终,孙师傅被法医认定为——“猝死”。新闻一出来,微博上就引发了1.4亿阅读,多条讨论。他的家人说,他们多年前来到深圳,苦苦打拼。小孩上学,赡养父母,还有生活中的各种开销,大部分责任都压在这个中年男人的肩上。于是,他开网约车,经常连续工作,早上7点多出门,晚上11点到家,都是常有的事。家人也曾劝他,年龄大了,不要这么拼。但他执拗、放不下,44岁还是个可以再拼拼的年纪。“今晚生意不错,我晚点回来。”12月31日下午,家人约定一起去超市购物,他没有回来。晚上,家人做好了饭菜等他回家,他还是没有回来。凌晨跨年钟声响起,家人彻夜等待,他依然没有回来。过度透支身体后,意外来得猝不及防。而猝死,远比想象中离我们近得多。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明白,没有什么东西,真的值得你用命去拼。呵,拼命赚钱。2“猝死”,这两个字,上一次出现在我们视野中,是一个多月前演员高以翔事件,他在节目录制中,突发身亡。在搜索框输入“猝死”,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一条新闻。于普通人而言,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词。年3月,深圳一家IT公司的程序员张某,36岁,清华计算机硕士,猝死在酒店的马桶上。进入公司后,他负责封闭开发项目的软件开发管理工作。项目进度紧、难度大,经常加班加点。当天凌晨1点,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。年6月,医院26岁的规培医生陈某,被发现猝死在宿舍。下午6点还起床在宿舍玩过游戏,但因为晚上没去上夜班,交接班没人,同事才发现,他已经身亡。他的朋友圈一直显示加班,通宵也是常有的事。“黑+白+黑,下班啦,还活着真好。”年10月,26岁的女漫画家“回首而已”在上海出租屋内去世。漫画圈小有名气的她,近两年接连出版了两本作品,其中《镜·朱颜》长期霸占平台排行版前几位。那天下午,同事去找她。进了房间后,看到她瘫倒在地上,身边还散乱着未完成的漫画草稿。最终被法医鉴定为猝死,原因是连续48小时通宵工作,导致的过度疲劳。而最近几年,因为压力大、过劳导致的猝死新闻比比皆是,让人看得胆战心惊。●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,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;●36岁御泥坊原董事长吴立君,因长期辛劳,突发脑部静脉血栓去世;●24岁的奥美员工李渊,加班一个月后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去世;●24岁的苏州工程师,平时不抽烟不喝酒,加班猝死......于是,有人说: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压力社会。熬夜透支,成为一种常态。可是,我们熬的每一个夜,身体都会记住,最后让我们付出沉重代价时,连声招呼都不会打。尽管如此,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有个声音,我们还年轻,老年人群才是猝死的高发人群。但我想严肃地告诉每一个人:猝死,正越来越年轻化。别扯了,从来没有侥幸这回事。3有个网友分享过一段“险些猝死”的经历。没有任何预兆,没有任何剧烈碰撞。医院后,医院直接下达了病危通知书,告知她“脑内多处出血”。而她还以为只是颈椎不好导致的问题。经过了9天地狱般的治疗后,最终她死里逃生。美国心脏协会会刊《循环》杂志,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文章,分析了年轻心脏猝死者的发病特点。该研究在美国和波兰评估了例心脏猝死的患者,其中例是年轻人,平均年龄26岁。我国每年有超过万人猝死,相当于每分钟就有2个人突然离开这个世界。超过55万人因为心脏原因猝死,能救过来的几率不到1%。超过90%的年轻人,都是亚健康状态。超过7成的白领,都有猝死的风险。导致猝死的原因,包括熬夜、酗酒、抽烟、急症。而究其根本,大多时候都指向一个矛头——累、过劳。“当过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那也是努力的证明。”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。相对应的,最近有个网络热词“过劳回”,形容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压力大,过度劳累而频繁产生回家找爸妈的想法。患上“过劳回”的社畜,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日常:●加不完的班,赶不完的deadline;●受不了某些奇葩同事的明枪暗箭;●遇到水逆重灾区,手机摔坏、电脑蓝屏、最后一班公交停开......罗曼罗兰说: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,依然热爱它。但“看清生活真相、仍然热爱生活”的这种英雄主义,不是绑架,不是苛求。如果真的坚持不住了,“掉链子”一下没什么可耻的。网上有个段子说: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拼命的人,最后怎么样了?有人答:比我先死了。听起来好笑,细想,扎心。4这一年,拼死拼活,眼看着就到头了,生活似乎没有大的改变。我依然在为工作忧愁,你依然在为学业烦心。每个人都在问:是不是只有我,活得这么辛苦?微博上有个话题:今年的成年人好像都很爱哭。有人人前淡定如水,转身嚎啕大哭。有人年纪轻轻,就要经历生死劫。无处可说的压力,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,不分男女,不分长幼,都想痛快地哭一哭。不管是面对功名利禄,还是柴米油盐,所有的沮丧、痛苦、绝望,都只能自己慢慢消化。不得不承认,生活着实很难,很多时候毫无胜利和尊严可言。可是,生活也并非那么不堪。莫泊桑在《一生》这本书里写到: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,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。黑暗总与光明同在。毕竟,钱,赚不完;命,拼一下,可能就没了。我们的潜意识,不要被“拼命赚钱”、“年轻用命换钱,老了花钱买命”这样的魔咒束缚。情绪的堤坝快要崩溃,就由它泥沙俱下。因为,生活从来没有善待过谁,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。生活也从来没有针对过谁,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乐。电影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里,小女孩问里昂:“人生是一直如此的艰难,还是只有童年如此?”里昂说:“一直如此。”生活实苦。所以,年,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吗?当我敲下这行字,我想起了《新华字典》中“前途”一词的例句: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,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,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,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。嗯,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!
1
查看完整版本: 网约车司机跨年夜猝死我们熬的每一个夜,身